【绵阳校区】崇德尚学:传承雷锋精神
浏览量:566 时间:2017-03-17
【绵阳校区】崇德尚学:传承雷锋精神
54年前的3月,毛主席亲自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所以每年的3月成为“学习雷锋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也传承了这一精神,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雷锋同志致敬。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中的话语,它体现了一种精神-“雷锋精神”,“雷锋精神” 是以雷锋为典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薪火相传永不过时。
而如今,社会上有许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他们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一个团队,有的是一个集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可是一群人一直做一件好事很难。但是正是有这样一群人日复一日的坚持做着一件好事。宋年忠,她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不能行走,父母相继去世后,一日三餐成了她生活中最大的困难。1993年,静安区第三中心校师生得知社区里有这样一名残疾人后,决定每天免费为宋年忠提供一顿午餐。自此,学校高年级学生组成了一支送饭队伍,每天为宋阿姨送饭成为他们学习之外的一项重要任务,无论刮风下雨,送饭从没有间断过。每到中午时分,同学们下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食堂去拿饭,他们端着饭盒、拎着汤,赶往宋阿姨家,让宋阿姨吃上热乎乎的饭菜,自己再返回学校用餐,天冷时同学们的饭菜都凉了,可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学校校长换了一任又一任,学生送走一届又一届;领导层变了,送饭的人也变了,唯有送饭的路没有变,送饭的责任更没有变。爱心接力棒在学生手中届届相传,爱心的种子在校园里年年播撒。为了坚守承诺,他们十八年如一日,成千上万人次的学生,担起爱心小使者的重任,风雨无阻地走过那条送饭的小路。他们十八年的坚持,诠释着“雷锋精神”。
如今,“雷锋精神”已经不只是在国人中传承,远在法国的米歇尔太太也延续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走进北新泾社区阳光之家活动室,很多人都会被墙壁四周琳琅满目,创意频出的手工作品吸引住。纸灯笼上的蝴蝶翩翩起舞,十二生肖画惟妙惟肖,手印画五彩缤纷,树叶画更是融入了自然元素。此时,如果旁边有阳光之家的学员,他们便会从展示橱中拿出更多“得意之作”,鸡蛋壳画、石头画、彩泥项链、布艺老虎、塑料杯垫,这些统统都出自他们之手。当你问到是谁教会了他们这些时,学员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法国志愿者太太,学员们说的法国志愿者太太,每周四上午都会来到阳光之家,教学员们做手工,为他们带来快乐。自从2005年第一位法国志愿者米歇尔太太来到这里之后,陆续有30位法国女性成为志愿者,她们跨越地域界限,为中国的孩子洒满爱的阳光,她们也都是传承者们。
三月,吹来阵阵春风,让我们纪念这个生命年仅二十二岁的他,让我们时刻记起他的精神。希望我们的身边能有更多的传承者,让“雷锋精神”化作一股暖流,流淌在我们的心间,我们的生活中!
崇德苑团总支宣传部:周敏
责编:齐玲玲
2017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