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校区】博知践行:提高防范意识,远离诈骗行为
浏览量:343 时间:2017-04-04
【绵阳校区】博知践行:提高防范意识,远离诈骗行为
正所谓“致富十年功,诈骗一场空”,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对我们有用的消息,但也不乏有很多诈骗消息。人们在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难免会被一些诈骗消息所迷惑,从而造成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
那么我们如何从这些良莠不齐的消息中分辨出哪些是诈骗消息呢?这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分辨其中的套路,抱有一颗谨慎的心,总会找到其中的破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和大众化,网络诈骗通常是犯罪分子常用的手段之一。那他们到底是如何进行诈骗的呢?第一种就是“网络购物”,通常情况下犯罪分子以“超低价”或“海关查收” 等为诱饵,让你汇款购买产品。当消费者汇了第一笔款后,犯罪分子就会打电话给你,以各种理由向你要钱。一些消费者迫于第一笔款已汇,只好抱着侥幸心理再继续汇款。等到消费者发现上当后,就已经损失了一笔不小的财务了。还有最常见的一种莫过于好友的QQ、微信等社交信息被泄露,他们利用网络技术,伪造成你的朋友,向你借钱,这些犯罪分子技术高超,能过伪造一段视频聊天,让你相信,而这时,大多数人就已经选择相信了,从而上当受骗。
除了网络诈骗之外,还有就是电话信息诈骗。第一类是“电话欠费”型。在电话中,我们一般会听到“您有一部电话已欠费,我们怀疑您的个人信息已被盗用,我们将向您提供一个安全账户……”。这些骗子冒充电信局的工作人员拨打电话,告诉你身份信息被盗用,随后又会由一名自称是公安局的工作人员接听电话,称你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一些犯罪活动并且催促你赶紧转账。还有一种就是“刷卡消费”诈骗,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冒充银行的工作人员,说你的银行卡在某地方消费一笔钱,如果有疑问就打他提供的电话查询,而当你电话“查询”时,犯罪分子便分别扮演所谓的官方人员为你设下圈套,并告诉你把钱转移到安全账户内。当然,这所谓“安全账户”就是犯罪分子事先用假身份证开设的诈骗账户。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但最后诈骗者的目的无非是骗钱,无论他说得如何的天花乱坠,到最后都会要求你把钱通过一些手段转到他手中。所以当我们面对种种情况时,请仔细分辨,最好能把情况告诉明智的人,让他与你一起分析事件的真实性。这样我们就能很大层度上避免被骗。
那么平时我们应该如果做好防骗措施呢?第一,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不能轻易的相信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无论是好是坏,都要仔细斟酌,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不给犯罪分子任何可乘之机。第二,保护好个人信息,不泄露自己的信息,无论在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要轻易向外人泄露自己及家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其次,不去贪小便宜,犯罪者通常会利用我们爱贪便宜的心态去实施诈骗。如果已经被骗,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的报警,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损失不够多或者其他原因而自己去承受损失,报警不仅有可能能追回自己的财务,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骗术,不受到诈骗的伤害。
我们应该时常将谨慎牢记于心,提高防范意识,不让犯罪者有机可乘,利用合理的法律常识与知识保护好自己的权利,向犯罪分子宣战。
知行苑团总支宣传部:江玉婷
2017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