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校区】崇德尚学:架一座沟通的桥梁
浏览量:484 时间:2017-03-29
【绵阳校区】崇德尚学:架一座沟通的桥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风轻花落柳絮飘,时光留下轻盈的足迹。一转眼,我们踏入大学校门已经过去了许久。我们褪去了年少时的青涩,展现出丝丝的成熟。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的心理,孩子进入大学,他们的任务就已完成了一大半了。他们认为经过高中高压状态下磨炼的孩子们,对于大学的学习可谓是易如反掌。但是孩子们寄回去的成绩单,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于是父母开始过多的干涉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甚至未来,这给造成孩子们的逆反心理。除此之外,孩子们的许多举动让父母捉摸不透,并且对于父母的关怀,孩子们通常也以沉默进行回应,或许这些行为便成为了父母眼中的“不听话”。日积月累下,孩子与父母便背道而驰,在相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陌生。
对于孩子来说,笔者感同身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渴望自由,我们开始厌烦父母的唠叨,我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但是这不同于青春期的逆反,我们只是希望父母把我们当做大人对待。可作为一个小大人,我们的心智不完全成熟,不能娴熟的处理一些事情。当我们与父母产生分歧时,我们选择沉默,一是因为我们认为解释无济于事;二是我们觉得自己已是成年人,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好事情。由此我们选择与同龄人之间进行交流,逃避父母的唠叨,远离父母,这又让我们陷入了矛盾。作为学生的我们,无法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我们在经济上却不得不依靠父母,我们渴望独立而又不得,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便逐渐恶化。
究其根本,我认为这是孩子与父母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问题。常言道:“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如果孩子与父母能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父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而孩子也能把父母当做知心朋友,或许中国家庭的幸福指数便会不断飙升。除此之外,孩子也应将心比心,多替父母着想,做一名理性又有爱的大学生。而作为父母,也希望他们能与时俱进,用青年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少一些争吵,多一些理智,又何乐而不为呢?
架一座沟通的桥梁,这边是你,对岸是在等你的父母!
崇德苑团总支宣传部:吴沛芸
责编:齐玲玲
2017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