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春风采 正文

【绵阳校区】格物风采:药品有价,生命无价

浏览量:293 时间:2017-03-29

医改话题是每年“两会”的热点,今年无疑也是舆论关注焦点之一。对于公众而言,最为期待医改带来的是实际获得感。而对政府而言,最为期待医改给社会带来的的稳定与和谐。

2014年,国家发改委和卫计委相继推出国家低价药管理制度,对低价药品进行价格管制,费用标准为西药不超过3块,中成药不超过5块,这个清单里一共有533种低价药品。但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533种低价药品中,已经有340余种出现短缺或消失,在基层医院,廉价特效药短缺或消失现象更为明显。

问题出在哪里?价格管制初衷是好的,但有可能事与原违。人们都是趋利避害的,药品一旦列入低价药清单,就意味着药品利润被压缩,很多药企自然没有增加生产的主动性,甚至以各种理由减少生产乃至停止生产,或者同样的药,换个包装和名字,重新出现在市场上,以绕过价格管制。在一药难求的情况下,一些黄牛和奸商便趁机做了倒卖生意,于是“天价药”便炒作了起来。人们冲破头的争抢那些药,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药品的稀缺性。

可药有价,生命无价。不乏听说许多老人为了节省看病的钱,硬生生的把小病拖成了大病。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他们心中难以扭转的想法。国家要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障人们的用药需求,同时破解百姓看病贵的难题,廉价“特效药”必须保障可持续供给。这需要国家完善廉价“特效药”运作机制,提升对药品生产、使用和储备的管理,更需要企业的配合,摒弃眼前利益,从长远的目标发展,打响自己的品牌、声誉,树立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自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后,在国家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及大量公共财政支持下,医改也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例如,重特大疾病医保低自付政策,它将那些病程长、发病率高、个人负担重的病种、对社会和人民群众危害大的大病病种纳入重特大疾病医保低自付政策,让患者只花较低的起付线钱,就可以实现白血病、血液透析、脑瘫、孤独症等重特大疾病的全年治疗。这无疑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为人民谋利益的决心。

格物苑团总支宣传部:刘思语

责编:党荟

2017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