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校区】崇德尚学:零容忍安全隐患——死或生的3秒瞬间
浏览量:434 时间:2016-10-25
“滴答、滴答、滴答。”
三秒,很短,很不起眼的时间。或许,只能眨了几下眼睛,或许,它只是产生一个念头并付诸实施的瞬间,一个决定了439条生命是死或生的瞬间。
而今天,距离那个瞬间已经过去了10天。也在今天,民航局对上海虹桥机场“10·11”事件相关责任单位领导和责任人作出了严肃处理,13名领导干部被处以党内警告、严重警告和行政记过、撤职处分,吊销了当班指挥席和监控席管制员执照,当班指挥席管制员终身不得从事管制指挥工作。
而做出拯救493条生命决定的的是东航A320客机当班机长何超。当日的11点54分,A320客机在晚点了19分钟后接到塔台指令滑出。12点03分,塔台指挥飞机进入跑道36L,机组在执行完起飞前检查之后进入跑道。12点04分,塔台指挥:跑道36L,可以起飞。
与往常一样,何超在接到起飞指令后便发动了飞机。一切正常,飞机在跑道上平稳的开始加速。但是,当飞机的速度达到110节时,何超突然发现另一架飞机正准备横穿36L跑道,在立即让“中间座”询问塔台时,他观察并确认该A330飞机确实是在穿越跑道。而此时飞机速度已经达130节,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何超知道这时候减速已经来不及了,130节的速度加上飞机重量所带来的巨大惯性是不可能让飞机在瞬间停下,但是130节的速度已经接近飞机的抬轮速度,在情急之下,何超决定以最大推力带杆起飞。与此同时,在执行停靠任务的A330客机在同时加速航行以尽快脱离跑道。在两机即将相撞的瞬间,A320客机终于及时抬轮飞起,从A330客机的上空飞越,413名旅客与26名机组成员得以成功脱险。而当时两架飞机垂直距离仅19米,不要认为19米很多,对于飞机而言,从离开地面飞到19米根本就是一瞬间的事,而据事后计算,两机仅差约三秒就会发生悲剧。因此,民航局给予这位机长 “处理非常到位、正确,临危决断,立了大功” 的高度评价。
作为现代交通最为便捷的方式之一的航空业,不得不承认,它也是最为安全的出行方式。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统计,只要一名普通乘客乘坐的是西方飞机制造商生产的飞机,那么他遭遇航空事故的几率低于五百三十万分之一。而作为最为安全也最为有序的机场,却发生了如此惊险的跑道入侵事件,这究竟是为什么?根据民航局的通报来看,这次事件发生的主要是由于塔台管制员遗忘飞机动态、违反工作标准以及双岗制责任落实不到位以及330机组存在SOP的问题,观察不周,不按规定,关闭了应答机所造成的人为原因严重事故。
但是,在这次事故的背后,塔台管制员却也是有苦说不出。管制员作为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工作之一,他们指挥飞机起降,在确保航班安全第一的同时还要兼顾最高的效率。虽然机场的管制员压力大并不能成为发生事故的理由,但管制员的失误也不是事件发生的唯一原因。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民航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每年始终保持约10%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与之相比,与民航有关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却完全比不上它的发展。于是,最为代价,专业人员只能长期进行着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工作,人毕竟不是钢铁,长期的繁重工作势必会带来精神上的巨大疲惫。而这种疲劳也正是犯错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并不能因为这次事件而全盘否定机场的管制人员。他们作为机场最为忙碌的人,给我们的存在感却远远不如飞机上的机长以及空姐、空哥们。面对着年复一年的枯燥、繁忙的工作,他们也毫无怨言地默默为我们护航。在面对这次事故后社会舆论的种种指责,他们也迅速地调整精神,继续一丝不苟地守护着乘客。每个管制员都是带着守护蓝天的梦成长起来的,并且坚守着这份信念才能走到现在。单单虹桥塔台的管制员们每年就要保障航班25.7万架次、守护着4千余万旅客的安全。因此,让我们少一些责备,多给予他们尊重与信任。
笔者坚信,机场的管制人员一定能够重拾属于他们的荣耀。
崇德苑团总支宣传部:赵晨伟
责编:卢伐
2016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