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知公告 正文

关于开展2025年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浏览量:18214 时间:2024-11-19

各学院、全校学生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高校立德树人,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为2025年四川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提前备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属于国家级A类赛事,省赛属于省级A类赛事。

二、参赛作品类别与提交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其中所有类别均需提交申报书(附件4)、支撑材料、团队认为应提交的相关附件资料: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论文质量、数量等)。

需补充提交资料:以学生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不超过15000字)。作品可包含已被采用的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有较强的论文支撑。

需补充提交资料:字数在15000字以内的调查报告

3、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有专利技术等成果支撑,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需补充提交资料:作品文本说明书

说明: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专利、访谈记录、调研照片或视频、问卷数据及分析报告、立项资助和证书、项目入驻或合作合同、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感谢信、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参与的项目论文。

三、参赛对象

2025年223日以前正式注册的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

四、参赛要求

以项目团队或个人形式参赛,有至少1名、至多3名老师作为作品指导老师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1、个人作品: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2、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人数限定在3-5人为宜,不超过10人。(含负责人)。其余相关参赛要求参见《2025年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附件1)

3、学校鼓励以下情况者参赛:

a. 鼓励申报跨学科作品和多学科交叉的作品。

b. 鼓励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转化为“挑战杯”项目。

c. 鼓励已申请、计划申请专利的学生自主研发项目进行申报。

d. 成功立项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作品。

五、作品选题参考

竞赛章程(附件1)、竞赛指南(附件3)、评审规则(附件10)、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附件11)。

参赛同学可参考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奖名单(附件2)、在挑战杯官方网站http://www.tiaozhanbei.net/查阅作品库的参考资料,在充分征求指导老师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进行选题、组队、调研、研发、撰写等工作。 

六、组织工作安排要求

各学院要紧密结合学校学年工作要点,积极动员重点项目立项申报。成立由学院党政齐抓的工作团队,做好竞赛组织工作。学校将学院组织开展情况将纳入集体奖奖励体系,详见《2025年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团体总分构成细则》(附件5)。

各单位选送作品,每人(每队)限报1件。已参加往届竞赛的作品,再次参赛,需证明在作品文本和技术研发的基础上有60%以上的进步或修改,并提供佐证材料及历届项目改进说明书(附件6,方有资格参赛。

七、参赛材料提交方式

学生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参加,将电子版作品材料(作品申报书、作品正文及附件材料自然科学类和科技发明类须提交作品详细介绍、发表论文、专利证明等材料,哲学社会科学类须提交社会调查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等材料)压缩包于2025年2月25各学院具体截止时间以学院通知为准,不得晚于2025年2月25日前提交至对应二级学院科技实践部,作品材料压缩包命名方式为:参赛作品类别-项目名称-团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压缩包内需包含不含团队个人信息参赛资料一份、含团队个人信息参赛资料一份。涉及学生和指导老师手写签名的资料需同时提交打印签字后扫描的PDF格式文件。

跨单位的集体作品,须提交2025年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归属信息统计表签字版附件12)。

注:非首次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参赛项目团队需另填写历届项目改进说明书(附件6

 

注:跨学院团队提交参赛相关资料时,应按照附件12项目归属信息统计表中确定的归属单位向相关二级学院提交参赛资料。

八、赛程设置

本届大赛分校内竞赛宣传报名、院级初赛、校级决赛、优秀项目培育四个阶段进行。

(一)校内竞赛宣传报名阶段(即日起-2025225日)

本阶段主要进行大赛的策划、准备和宣传,启动系列培训,完成初赛选手组队报名工作初赛预审。参赛团队(或个人)需于此阶段提交相应参赛项目资料(详见参赛材料提交方式)至二级学院科技实践部。各二级学院需按照竞赛章程对参赛作品进行参赛资格审查及学术诚信审查。202522618时前各二级学院科技实践部需将参赛作品信息汇总表(附件7)提交至团委科技实践部。

(二)校内竞赛院级初赛阶段(2025226-2025312日)

校内竞赛宣传报名阶段结束后,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专业评委(评审组需至少由三名老师组成,评审老师应具有丰富的“挑战杯”赛事作品指导的经验)进行评审

初赛结束后,各二级学院科技实践部拟推校赛作品信息汇总表按推荐顺序)(附件8)并于312日前提交至团委科技实践部。

各二级学院校赛推优名额:根据全校参赛情况,竞赛组委会在22718时前发布推优参加校级决赛名额比例。各二级学院在2023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每获得一个省级一等奖额外增加3个校赛推优名额;省级二等奖额外增加2个推优名额;省级三等奖额外增加1个推优名额。因省赛获奖而额外增加的校赛推优名额,不计入各二级学院原有的推优名额。

(三)校内竞赛校级决赛评审路演答辩阶段(2025313-2025410日)

由竞赛评审委员会组织专业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根据评审规则(附件10)评出一、二、三等奖。

(四)校赛优秀项目培育阶段(2025410-2025430

由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对项目进行指导与深入培训,提供专业建议和技术支持,各团队深化项目调研和试验,完善作品内容、项目论证、专利申请及论文发表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参赛项目。

20255月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全省决赛。

九、奖项设置

1.院级初赛评审合格者统一认定为校级活动参与者。

2.校级决赛奖项统一设置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3.校级"挑战杯"竞赛设立最高荣誉的奖杯"挑战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二级学院;设"优胜杯"2个,分别授予团体总分第二和第三名的学院。(组织奖依据团队总分评选,详细评分规则参考附件5,各学院于4月20日前将附件5以及相关支撑资料提交至团委科技实践部参评

以上奖项均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加素拓分和二课学分,并颁发荣誉证书(校级决赛奖项、组织奖项)。相关加分规则如下:

校级活动参与者:二课学分0.3分,素拓0.15分。

校级获奖加分:一等奖素拓2分;二等奖素拓1分;三等奖素拓0.5分。

省赛获奖加分:一等奖素拓5分;二等奖素拓4分;三等奖素拓3分。

国赛获奖加分:一等奖素拓9分;二等奖素拓7分;三等奖素拓5分。

4.指导老师相关奖励参照《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教师参加竞赛奖励管理办法》进行评定和发放。

十、申诉方式

结果公布7天内,接受参赛作者、团队或指导老师的质询申请。受理方式及时间见校赛评优结果公布通告。详细信息参见《2025年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附件1)。

十一、竞赛经费报销相关事项

校赛布展材料费用、校区交通费,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国赛的相关参赛队伍(或个人)的住宿费、交通费、布展费、资料费、保险费等。

 

共青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委员会

2024年11月19


关于开展2025年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补充通知


  根据“挑战杯”赛事的整体进度安排,团委于12月10日至12日走访调研了各二级学院,在充分听取各学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以符合“挑战杯”国赛省赛的赛制赛程规范标准内,结合校领导的工作指示,参考同类型高校的工作开展模式,依据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2025年“挑战杯”赛事的赛程做如下补充通知:


一、赛程:依次为初赛、复赛、决赛(排位赛);

1、初赛:学院组织开展,2024年11月19日至2025年3月12日;

2、复赛:各学院经初赛评审后推报一定数量的作品参加复赛,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评审工作,2025年3月17日至2025年4月2日;

(1)学校组织评审团对各学院推报的作品进行文本评审;

(2)布展问询。文本评审后取前(50-60个)作品参加布展,复赛环节未进入布展的作品经评审后无异议的拟授予校赛三等奖;2025年3月27日至2025年4月2日期间择时举行

3、决赛:复赛后综合排名前25的作品参加校级决赛即排位赛,学校组织校外专家进行评审。参加决赛的25个作品即校级培育项目,决赛成绩前10名的拟推荐参加省赛。2025年4月2日至2025年4月10日期间择时举行;


二、作品推报方案:

1、学生作品资料在系统进行在线提交;

2、学院经初赛后推报一定数量的作品参加校级复赛;

3、校级复赛环节学院推报数量由三部分构成:

(1)每个学院至少3个最多10个基础推报名额;

(2)各二级学院在2023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每获得一个省级一等奖额外增加3个推报名额、省级二等奖额外增加2个推报名额、省级三等奖额外增加1个推报名额;

(3)参加学院初赛符合参赛基本要求的满100个作品后可以增加1个推报名额,最多仅增加1个。


三、参赛学生激励:

1、参加该项比赛的学生经学院审核校级复核符合参赛要求的按校级活动参与者加二课学分0.3分,素拓0.15分。获得校级一二三等奖的学生按校级获奖加分并发荣誉证书:一等奖素拓2分;二等奖素拓1分;三等奖素拓0.5分;

2、学院初赛作品数量在100以内的,学院另行推报总数10%的作品参与优秀奖的评定,学院初赛作品数量超过100的,学院另行推报总数20%的作品参与优秀奖的评定。优秀奖由学院评选推报、校级复核,无误后按三等奖加分,不印发荣誉证书;

3、参加该项比赛的学生经学院审核校级复核符合参赛要求的,可以置换一次假期社会实践的二课必修学分(详细请参见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的通知)。 


共青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委员会

2024年12月19


附件222: 附件.zip